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大家解答一下有关室颤波病人状况,以及分享几个室颤的处理原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对电击无效的反复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应采用什么方法
1、电击无效有可能意味着室颤波已经是细颤,心脏对电除颤反应性差,此时应该在积极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用肾上腺素加强交感活性,使心肌敏感性增强,转细颤为粗颤,来提高除颤成功率。
2、毫无疑问,答案是非同步电复律(也就是常说的电除颤)。这一方法是终止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最为可靠快速的方法,被列为首选。
3、在心脏骤停复苏过程中,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干预。对于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肾上腺素是关键药物,通过α受体激动作用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大剂量或递增剂量可能增加存活率。成人剂量为1mg/次,可用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阻滞剂过量时。若无静脉通道,可通过气管内给予2-5mg。
4、如果是可除颤心率,如室颤以及无脉性室速,这时AED设施会提示可除颤心率开始充电;除颤:在充电过程中,需要继续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充电完成以后所有人离开病人,按除颤按钮,除颤完成以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如果AED设施提示非可除颤节律,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到下一个2分钟再进行判断。
5、增加动脉收缩和舒张压;正性肌力、正性节律、正性传导;增加冠状动脉和脑部循环血流的作用。另外β-肾上腺素能样作用还能兴奋高位和低位起搏点,室颤时能使细颤转为粗颤,有利于复律。肾上腺素是CPR的首选药物,可应用于对最初电击治疗无效的心室颤动及无脉性室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等情况。
6、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一个快速致死性室性心动过速不能启动心脏机械收缩,心输出量为零或接近零,导致意识丧失、主动脉脉搏丧失和呼吸停止。无脉性电活动指的是有组织心电活动存在,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通常有三种情况:正常的张力意味着心肌只在基线水平收缩。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
(1)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心室波明显增宽,呈规律连续大幅度的“正弦曲线”波形, QRS-T 不能区别。② F-F 间无等电位线。③频率在每分钟 150 ~ 250 次之间。④常与心室颤动相互转变。
心电图表现为:①在较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畸形的QRS波:时限≥0.12秒。常呈类似束支传导阻滞图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②QRS波前无窦性P波:偶尔室性逸搏冲动可逆传心房,产生逆行P波,称为心房夺获。③室性逸搏与窦性激动可形成室性融合波。
心室颤动心电图特征表现为: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不等、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分钟。而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为:QRS波提早出现,其形态异常,时限大多0.12秒,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ST随T波移位,其前无P波。
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室颤时,心电图上的波形会呈现极不规则的形态,振幅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同时,室颤的频率也非常不规则,可能会非常快或非常慢。
除颤仪的使用及保养
除颤仪每天开机自检,保证能正常开机使用,开机后检查除颤仪电池电量或检查电池是否有电量不足的报警。检查除颤仪除颤电极板是否在位,没有氧化生锈现象,每天清洁消毒擦拭完毕。除颤仪心电导联电缆连接完好无破损,电极片连接正确完好。除颤仪导电膏随设备存放且足量,保证随时可以使用。
除颤操作时应使电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并施以一定的压力,确保接触良好。体外除颤最好使用导电膏,以使电极板与患者皮肤有良好的接触。如果使用盐水,应在电极板上包上纱布,并注意防止盐水过多在体表短路。
那么除颤仪保养方法有哪些?电极板平时应置于电极板卡槽中,使用后需及时对其进行清洁与擦拭,可用肥皂水、含氯漂白剂等非腐蚀性洗涤剂,禁止对监护导联和除颤电极进行蒸汽消毒或气体熏蒸消毒。
心肺复苏中除颤,因每次除颤而中止心外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要在呼气末放电除颤,以减少跨胸电阻抗。体重和心脏大小:决定电能大小的选择,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2次2~4J/kg,第3次4J/kg。
什么是粗颤和细颤
1、细颤和粗颤的区别主要在波幅大小不同,在心电图上室颤波幅0.5mv的为粗颤,波幅0.5mv为细颤。相对于细颤,在粗颤时进行电除颤的成功率更高。chàn:声母ch,韵母an,声调4 zhàn:声母zh,韵母an,声调4 颤 chàn:物体振动:颤动。颤抖。颤音。zhàn:同“战”。打仗:战争。
2、是的,只有心室颤动也有细颤和粗颤的说法。在心电图上室颤波幅0.5mv的为粗颤,波幅0.5mv为细颤。相对于细颤,在粗颤时进行电除颤的成功率更高,因此对于细颤的患者需要先注射肾上腺素及进行心肺复苏使细颤转化为粗颤后再进行除颤以提高除颤成功率。
3、②心室纤颤:心室呈不规则蠕动。可分为细颤和粗颤。细颤:张力低、蠕动幅度小。心电图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小波。粗颤:张力强、幅度大。有人把摸不到大动脉搏动的室性心动过速也归入。③电机械分离(EMD):心电图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但心脏无有效收缩。
4、.2mv。在心电图上房颤f波振幅大于0.2mv的为粗颤,房颤f波振幅小于0.2mv为细颤。粗颤是室颤刚发生时的粗大颤动波形,此时除颤成功率较高。
5、因心脏的易损期易发生室颤,因此要将细颤转为粗颤。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因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电复律其机理打断折返环路,终止心律失常。要维持室颤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心肌参与。通过除极一定数量的心肌后,便控制了可兴奋心肌的数目,因而不足以维持室颤。
6、房颤时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P波消退,代之以大小不形状立即限均不规律的晃动f波,以VⅡ、Ⅲ、aVF导联为显著。f波的震幅多在0.1~0.5毫伏中间,远较F波为小,一般把超过0.1毫伏者称粗颤,把低于0.1毫伏者称细颤。
心室扑动临床表现
1、在临终阶段,室颤常常难以逆转,尤其在无循环衰竭背景下的原发性室颤,可能会突然发生,表现为短阵或持续发作。如果在发生时得到及时且适当的药物治疗,患者有可能实现长期存活。室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心室内多个不协调的冲动折返,通过不同大小和方向的传导路径到达心室各部位。
2、心室扑动和颤动的发作往往没有预兆,常常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发生。在临床表现上,医生首先会发现患者陷入昏迷,听不到正常的心音,也无法摸到脉搏,血压测量也无法进行。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苍白(发绀),瞳孔扩大,这些都是心室颤动导致的典型体征。
3、心室扑动,也称为心室纤颤,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异常心律失常,其心电图特征表现为QRS波群和T波难以辨识,取而代之的是规则且振幅较大的波形,频率通常在每分钟150至250次。相比之下,心室颤动的心电图则表现为波形低小且不整齐,频率在200至500次/分钟。
4、临床表现:一旦发生,病人迅速出现阿斯综合征。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如不及时抢救,继而呼吸停止。检查无心音也无脉搏。诊断依据:心电图特征:(1)心室扑动表现为规律而宽大的心室波,向上向下的波幅相等,频率为150-250次/分。
5、(1)心室扑动心电图特征: ①心室波明显增宽,呈规律连续大幅度的“正弦曲线”波形,QRS-T不能区别。 ②F-F间无等电位线。 ③频率在150 ~250次/分之间。 ④常与心室颤动相互转变。
室颤病人做同步电除颤还是非同步电除颤
1、对室颤病人使用的电除颤是一种非同步的放电。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心室纤颤的有效方法,现今以直流电除颤法使用最为广泛。目前除心脏手术过程中还有用交流电进行体内除颤(室颤)外,一般都用直流电除颤。
2、分析:心室电除颤的正确方法是非同步360J电除颤。室颤时,已无心动周期,也无QRS波,应立即于任何时间结束放电,即非同步电除颤。除颤前可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将细颤变为粗颤。双相波电除颤可以选择150~200J,单相波电除颤应选择360J。第二次及后续的除颤能量应相当,而且可考虑提高能量。
3、答案是用除颤器非同步电击,这种放电方式也叫作“电除颤”。要知道所谓同步电击的方式是需要让除颤器在心电图上通过识别R波进行同步化以避免放电落入心室易损期导致室颤的一种放电方式,这其实是用于房颤等其他心律失常患者电复律治疗的。
4、不知你是否问的是心室颤动时除颤仪电除颤选择的模式,那自然应该选择非同步模式,如果选择了同步模式就会导致除颤仪无法放电,因为室颤发生时心电图上是没有R波显示的。
以上内容就是解答有关室颤波病人状况的详细内容了,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惑,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反馈,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