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写作网

温州文物保护条例

大家好呀!今天小编发现了温州文物保护条例的有趣问题,来给大家解答一下,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阅读吧!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列表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广泛,涵盖了多个区县。

温州文物保护条例-图1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记录始于1961年4月15日,首批公布了一批珍贵的遗址和历史遗迹。此后,文物保护工作持续进行,不断丰富和调整。1963年3月11日,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1981年4月13日重新确认为104处,并在1982年2月27日增补了1处。这一阶段,文物保护工作更加深入细致。

上林湖越窑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五代、宋 浙江省慈溪县的上林湖(原属余姚县)公布时间:1988年1月13日 上林湖越窑遗址是越窑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古代属于越州,故而得名。

第五批于2005年3月16日公布,共163处,以及与原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16处,其中古遗址22处,古墓葬3处,古建筑96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0处,其他6处。

凤凰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2001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古刹之一。

温州文物保护条例-图2

抗战时期浙江省政府及相关机构旧址位于永康市方岩镇、芝英镇、前仓镇,年代为1938-1942年。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对广播电视播出内容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播出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该局还负责广播电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产业发展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是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重要职责之一。

正科级。根据温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温州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的通知》(温编发〔2008〕6号)文件,温州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为温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所属社会公益类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正科级,因此温州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的编制级别属于正科级。

近日,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命名了我市第一批乡村博物馆,鹿城区驿头程让平祖居纪念馆、龙湾区郑家园妈妈酒文化博物馆等17家单位榜上有名。鹿城区驿头程让平祖居纪念馆程让平祖居纪念馆是为纪念非洲加蓬国外交部长程让平而建。

温州文物保护条例-图3

温州旅游景点优惠政策为鼓励沪温两地游客互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整合了两地文旅资源,联手推出两大互游政策:其一是推出长三角PASS卡(沪温版)。这一沪温版PASS囊括了沪温两地54个景点,持有该卡的游客,可在一年时间内尽情游玩。

温州乐园音乐啤酒节等,游客在温州全境都能享受夜间文娱的魅力。为鼓励沪温两地游客互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整合了两地文旅资源,联手推出两大互游政策:其一是推出长三角PASS卡(沪温版)。这一沪温版PASS囊括了沪温两地54个景点,持有该卡的游客,可在一年时间内尽情游玩。

“瓯”字的来历

1、名称来历 温州二字来自于州名。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温州,因地处温峤岭南面,“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旧称“东瓯”,简称“瓯”,因瓯人曾在境内制陶,西汉初曾为东瓯国。温州又名“鹿城”“白鹿城”“斗城”,因东晋太宁元年(323年),置永嘉郡时,在瓯江南筑郡城。

2、黄现璠著《壮族通史》说:““瓯”“区”同声,《说文》: “瓯,……区声”。 “为乌侯切”。故“瓯”作族称,是指在水泊边居住的人。刘师培在其“古代南方建国考”中说; “瓯以区声,区,为崎岖藏匿之所。从区之字,均以曲义。故凡山林险阻之地,均谓之瓯,南方多林木,故古人均谓之瓯,因名其人为瓯人。

3、《说文》小盆也。《广韵》瓦器《正韵》今俗谓盌深者为瓯。《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扬子·方言》罃甈谓之盎,其小者谓之升瓯。 又金瓯。《唐书·崔琳传》初,明皇每命相,皆先书其名。一日书琳等名案上,会太子入,覆以金瓯,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赐酒。

4、瓯的来历:有学者认为,瓯是一种放东西的器物。据说远古时,今温州地域内因为大量生产这种叫“瓯”的器物,所以就拿“瓯”这个字来给这个地方取名。“瓯”字出现了瓦字旁,很明显也容易理解,应该指制陶器窑业发达的小方国。

各位小伙伴们,我刚刚为大家分享了有关温州文物保护条例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欢迎随时提出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