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小编整理了有关审计法实施条例49的解答,顺便拓展几个相关知识点,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始阅读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如何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谨和公正。第三十六strong条,审计机关需根据法律和上级指示,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第三十七条,审计文书的送达方式多样,可以直接送达或邮寄,以接收者的签收或收件日期为准。
2、第三条 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3、第二章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七条 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履行审计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审计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
4、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将拟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编入本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应当自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纳入计划的政府投资项目告知项目的相关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
5、第四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报告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及其绩效的审计情况,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告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审计情况。
6、”将第四条修改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应当报告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及其绩效的审计情况,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告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审计情况。
审计法律法规有哪些?
审计法规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审计准则、审计指南等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审计法规,它规定了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审计程序和审计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审计规范体系是各种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准则及规则的总称,指由审计法规体系、审计执业规范体系和审计标准体系等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审计法规通常是对审计组织的设置和职权、审计范围、审计行为、审计责任等作出的原则性规定。审计法规由国家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制定。
第五条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法律、法规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总称。如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海关法、各种税法、企业法、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等等。
审计责任原来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随着国家法律环境的完备和审计业务的发展,逐渐得以法律化,即成为法律责任。 中国审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与传统的审计责任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法律责任是指在国家审计监督活动中发生的有关法律责任。
《审计法》什么时候公布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06年2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通过,国家·主··席签署第4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经国务院于2010年2月2日于第10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版本已经正式发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71号令,予以公布,该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
年2月,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该实施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的范围,规范了审计监督的权限,加强了对审计机关的监督。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6时33分报道,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昨天2010年2月(20日)公布,将于5月1号起施行。新修订的条例对审计监督的范围、审计机关的权限、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做出明确规定,新条例中有几大看点值得关注。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制定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依据与目标
首要目标是确保《审计法》的全面实施,通过审计工作,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从而实现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和专业性。这包括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严格遵循统一的审计准则,以此规范他们的行为,提升审计工作的精确度和公正性,明确审计责任。
(三)促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体系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体系是中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审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本序言旨在说明中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目标、体系、法律效力、适用范围、制定与发布程序、修订和解释权等问题。国家审计的依据目标: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制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目标: l.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其目标主要包括贯彻落实相关审计法律法规、促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按照统一的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促进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之间的相互衔接。
审计法实施条例基本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是对审计监督的范围做出进一步明确:增加规定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明确了建设项目审计的具体范围,增加规定了专项审计调查的具体范围,增加规定了对社会审计机构核查的具体范围。
2、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
3、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并应当在实施审计几天前
1、【《审计法》第三十八条 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2、法律分析: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修订后的《审计法》第三十八条,在原有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的基础上,增加规定了审计通知书送达的例外情形,即:“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审计法实施条例49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