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们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的是关于判缓刑社区矫正条例的详细解答内容,本文将提供全面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到你!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哪些规定
1、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2、社区矫正对象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监督管理规定的,应当视情节依法给予训诫、警告、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或者依法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对暂予监外执行的收监执行。
3、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被判处缓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是否能提前解除矫正
1、法律分析:可以依法减刑。 社区矫正是缓刑人员在社会上的一种监管方式,相当于是执行缓刑判决,也就是有条件的执行有期徒刑的监外执行,不会因为表现好就缩短期限。
2、法律分析:不能。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法定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3、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限届满,且在社区矫正期间没有应当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情形的,社区矫正机构依法办理解除矫正手续。
缓刑社区矫正的流程
法律分析:犯罪人员在被判缓刑后,应到司法所报道,接受社区矫正,流程如下:犯罪人员带着材料,复印件先去司法局报道,备案。然后去司法所报道,备案。以后按时按时报道就可以了,直到缓刑结束。
人民法院应当做好缓刑犯的回访考察工作,不定期检查缓刑犯的执行情况。做好缓刑考验期满的宣布工作。
主动联系。犯罪人员在被判缓刑后,十天内应到司法所报道,接受社区矫正,流程如下:犯罪人员带着材料,复印件先去司法局报道,备案。然后去司法所报道,备案。以后按时按时报道就可以了,直到缓刑结束。
法律主观:缓刑社区矫正的意思是:暂不收监,在社区进行改造,要定期向司法部门汇报,接受思想教育。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缓刑期间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法律分析:可以,只是需要申请,批准后方可异地执行。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是这样子的:“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没有提到由公安机关等机关执行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九条 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缓刑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即在缓刑考验期(社区矫正期间)满后,原判的刑罚才不再执行。
缓刑期间一般是一个月报道一次。缓刑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判缓刑社区矫正条例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