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写作网

2014信访条例(2018最新信访条例)

大家好呀!今天小编发现了2014信访条例的有趣问题,来给大家解答一下,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阅读吧!

信访条例2014全文释义

信访第二十三条 信访部门应当做好接待、登记、转办、答复等工作。同时,对于信访人提出的涉及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生产安全等问题,应当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机关。

2014信访条例(2018最新信访条例)-图1

信访人可以持行政机关出具的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到当地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的接待场所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

《信访条例》是经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如果想全面了解《信访条例》,建议到信访部门咨询,相信在信访部门你将实现你的愿望。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文出自《信访条例》第四条“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要依据《信访条例》和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细则。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信访局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2014信访条例(2018最新信访条例)-图2

办转信 国务院1996年《信访条例》规定了办理信访的总的原则是“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2005年新《信访条例》又强调“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信访条例哪里有卖的

1、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

2、法律主观:第1051条主要是介绍了婚姻无效的几种情形,包括重婚,近亲结婚,患有疾病的,和未到法定年龄的。这项条款是综合我国当前的政策和国情出台的,是符合我国现状的。

3、有。现行的《信访条例》在法律效力层级上果属于行政法规,并非国家基本法律,这使相关国家机关从事信访工作无法律授权。《信访条例》规定,信访工作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2014信访条例(2018最新信访条例)-图3

如何规范信访办案程序提高信访案件办结率

1、对网上投诉的初信初访事项,应缩短转送、交办期限,提高工作效率。第七条 有权处理机关收到初信初访事项,应当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向信访人出具是否受理告知书。

2、信访案件的处理程序和方法:登记来访情况;听信访人陈述,了解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共有几个,各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答复受理范围;业务范围内的,进一步听取其详细介绍情况;填写信访举报登记表。

3、各部门协同作战,提高信访案件办结率 信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当前的热点问题,面广量大,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与党和政府全局工作的关系异常密切,单靠信访部门是不够的。

4、第一: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资源力量,增强信访工作联动性、协同性。树立互联网思维,增强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资源力量,形成联动协作、综合施策的局面。

5、通过学习业务知识,参加信访接待,调查处理信访案件等活动,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规范信访办理程序 强化学法,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民申请信访的程序是什么

向信访部门提交反映材料;向信访部门提交反映材料,可以通过现场、电话、网络等方式来提交。由信访部门登记反映材料;信访部门收到信访人提交的材料后需要及时登记。

法律分析:对信访受理范围内的事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相应的国家机关反映。

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法律分析:信访形式有来访、来信、来电、网上举报等。 处理程序和方法:登记来访情况。 登记信访人的基本情况,登记人数、姓名、身份证号、所属单位、人员身份、之前信访单位等。

信访举报事项受理后,主要经过以下办理程序:一是前期工作。包括来信的分拣、分送、拆封、装订、盖章络举报的下载、导入处理系统等。二是受理登记。包括阅读来信和网络举报、来访接谈和记录、来电接听和记录访举报件的登记等。

以上内容就是解答有关2014信访条例的详细内容了,我相信这篇文章可以为您解决一些疑惑,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反馈,谢谢阅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