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知道护士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个问题吗?如果不了解该问题的话,小编将详细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从卫生法渊上讲是什么
第一条:为了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医疗方面主要是由《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3)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精神卫生法》等。(4)有关医疗和疾病控制的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5)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
第一条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护士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有《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条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法律分析:护士应当掌握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管理办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3年03月26日颁布的法令,该规定1994年01月01日正式实施。
法律分析: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有《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民事责任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给患者造成伤害的或构成医疗事故的,依照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规:医务人员执业资格和执业行为。包括:医师、护士、乡村医生、外国医师来华行医;(二)医疗机构的管理。包括: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执业、医疗机构的相关管理、法律责任;(三)疾病控制与医疗预防保健。
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事故分为几级
1、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十二等。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确定,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
2、医疗事故 等级共分几级几等 《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确定,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 伤残等级 一至十级。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和严重残疾;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死亡。一级乙等医疗事故: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它器官无法代偿,有特殊的医疗依赖,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护士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